找到相关内容1102篇,用时3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洪州宗心性思想评述

    公元七七八-八九七年)时,也以此作开导:  「南泉因赵州问如何是逍,泉云:平常心是道。州云:还可趣向否?泉云:拟向即乖。州云:不拟争知是道?泉云:道不属知,不属不知;知是妄觉,不知是。若真达不拟之道...提出的「平常心是道」的命题以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「触类是道」、「即心即佛」与「非心非佛」、「清净本心」与「见闻觉知」、「心即是佛」与「无心是道」、「有情佛性」与「无情有佛性」等思想内涵及其实质。文章...

    方立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3870821.html
  • 中观之诸法实相

    果与报,对因而说果,有某种因即得某 种果。报也是果,不过是果中的特别果。梵语vipa^ka,奘师译为异熟,报即异 [P168] 熟的古译。异熟,即异类而熟,因是善恶,果为。但这如大众部说善因感善 ...,都因熏习的善恶 而定其升降的。凡夫如此,佛、菩萨等圣贤也如此,无不是由积渐而成。有人说 :佛性人人本具;还有约无漏种子,说某些人有佛性,某些人佛性,这都是因 中有果论者。依中观说:众生没有不可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3571295.html
  • 简论梁漱溟对唯识宗的理解和改造

    ,但是他们也追求“解脱”、“涅槃”等。虽然释迦牟尼有“十四”,避而不谈终极问题。原始佛教“真正的经验”说到底未必不包含着一种潜在的形而上追求。“违背”与遵循只表现在文化心理或思维方式上,但在最后的...学者有:杨文会、谭嗣同、宋恕、文廷式、林宰平、谢无量、欧阳竟、章太炎、梁启超、太虚,也有梁漱溟。[1]  其实,早年的梁漱溟对唯识宗保持排斥态度,把“相宗”(瑜伽行派、唯识、法相宗、有宗)与性宗(中...

    梅谦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61973473.html
  • 略论《瑜伽师地论·真实义品》

    无为;谓此是善、谓此不善、谓此;谓此过去、谓此未来、谓此现在。由如是等无量品类差别道理,即於自性分别依处,分别种种彼差别义。如是名为差别分别。云何名为总执分别?谓即於彼色等想事、我及有情命者生者等...度中,对于“超分别”或者说“分别”是无法理解的,佛教的殊胜在于不仅有世间人共许极成的认知,而且有超世间或者说岀世间的认知境界。岀世间的认知境界是对世间真实的深度寻思所显的境界。我们对所认知的对象进行...

    香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3573526.html
  • 论初期佛教“识”之概念及其特点

    what)之问题,此在阿含的《箭喻经》中即清楚展现此一观点。[88] 甚至,就佛学而言,现今的意识问题的讨论,可能即为一种“”(avyakrta),甚而是一种“戏论”(prapabca)。[89]  ...箭治伤的优先性,还想研究外在的种种,如研究射箭人的背景、箭的材质、毒药的内容等,乃是一愚不可及的行为。详见T01, no. 26, p. 804, a21-22  [89] 简单地说,“”是不能...

    林建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3873532.html
  • A Study on the Pedagogy of Buddha Shakya

    avyakrta' () in Buddhist term. The actions in silence is called 'Confronting with Silent Frown' (黙摈对处)....

    Bhikku Musang Pobhy

    |A|Study|on|the|Pedagogy|of|Buddha|Shakya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550073754.html
  • 东晋慧远法师《法性论》义学的还原

    注15)。 自然因者,谓彼自己相似,如习善生善,习不善生不善,习 记生,如物种随类相因(注16)。 36页 但远公...久,其义学重心「涅盘常住」亦与远公「至极不变」渊源深厚(见第五章第二节)。其曾在《维摩经注》(注3) 中言: 性者真极变之义也。 至此「法性」的定义可谓朗然,故可引申以了解刘遗民...

    赖鹏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3673948.html
  • 瑜伽行派早期之有无说

    香味触法,或谓为善不善,或谓生灭,或谓缘生,或谓过去未来现在,或谓有为,或谓无为,或谓此世,或谓他世,或谓日月,或复谓为所见所闻所觉所知所求所得意随寻伺,最后乃至或谓涅槃,如是等类是诸世间共了诸法...瑜伽行派早期之有无说   周贵华   “有无”是指一切法或者说一切事物的体性之有与,即在存在意义上的真实与虚妄。佛教主张通过把握真理而获得涅槃,因此,对有无乃至一切法相...

    周贵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3474009.html
  • 阿毗达磨泛论

    智论卷二谓犊子道人等诵之,则宗此论者有  犊子部可知。但着等字,即不止此一部。宗轮论述中卷,  旧解云正量等四部释舍利弗阿毘达磨,可知四部亦宗此论也  。又四分律五十四卷云﹕第一次结集毘昙为有难难系...而存西方异  说亦不一而足。如作假色 (论一) 、共有因互为果 (论二  ) 、悔通 (论二) 等,皆是其例。若说色界或十六 (论  八) ,存十七天与十六天两说,尤可见作者调和之苦心。至  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2074032.html
  • 阿毘达磨俱舍论叙

     前思事,动身发语,名思已业。思及思已,说名表业,表思  势力,熏起种子,名表业。无心有种,表非实,八八  破,于此应研。  又业,非若有部,但立四业,若于时定,熟不定。要  知广应八业,时即...记根,迦湿弥罗依因素是根义,舍慢立慧。健驮罗国  ﹕坚强义是根义,舍慧立慢,爱痴,并立为根。  軶中欲漏取中欲取,非若有部,说属于界。欲界名欲。  要知属境,五欲起惑,说名欲軶,欲贪名取,无关界系。...

    欧阳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2074033.html